在教育不断发展与变革的当下,高校招生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万千学子和家长的心。2025 年,一场高校扩招潮正席卷而来,北京地区的高校招生格局也迎来重大变化。从清华大学官宣扩招拉开序幕,到多所高校纷纷跟进,这一浪潮不仅反映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也为广大学子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场扩招潮中,各批次高校扩招情况如何?新增专业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高考竞争态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北京中考信息网一同深入探究。
一、2025 北京高校扩招全景洞察
(一)扩招浪潮全面开启
2025 年 3 月 2 日,清华大学宣布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拟增加约 150 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就此拉开了北京高校扩招的大幕 。随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众多高校陆续公布扩招消息。据业内人士分析,为响应国家政策、应对高考人数增长、满足国家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北京高招录取的提前批次、“双一流” 高校普通批次、北京市属高校、高职本科均参与到扩招行列中 。预计 2025 年北京扩招本科生计划总量在 1 万人左右,这一规模的扩招无疑为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的升学希望。
官宣日期 | 学校名称 | 扩招人数(与去年相比) |
---|---|---|
3 月 2 日 | 清华大学 | 扩招 150 名 |
3 月 4 日 | 云南大学 | 扩招 300 人 |
3 月 5 日 | 上海交通大学 | 扩招 150 人 |
3 月 6 日 | 中国农业大学 | 扩招 500 人 |
3 月 7 日 | 湖南大学 | 扩招 300 人 |
3 月 7 日 | 武汉大学 | 扩招 85 人 |
3 月 7 日 | 西安交通大学 | 扩招 200 人 |
3 月 8 日 | 北京大学 | 扩招 150 人 |
3 月 8 日 | 中国人民大学 | 超 100 人 |
3 月 8 日 | 四川大学 | 扩招 101 人 |
3 月 8 日 | 华中科技大学 | 扩招 80 人 |
(二)各批次扩招详情
提前批次:体育艺术类院校扩招显著:2024 年,全国 600 多所高校在北京投放本科计划,其中提前批次是重要组成部分 。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2025 年其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招生计划 315 人(含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特色专业)招生计划 80 人(含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相比 2024 年,这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扩招 150 人,增幅高达 61.22% 。考虑到北京市属艺术类院校如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按照当前趋势也可能扩招,加上其他提前批次招生高校,预计 2025 年北京提前批次本科计划扩招约 1000 人 。
“双一流” 高校:全国扩招,北京增量有限:2024 年,39 所 985 高校在京普通批次本科计划招生 3159 人,同比增加 50 人;150 个独立代码招生的 “双一流” 高校在京普通批次投放本科计划 10582 人,同比增加 268 人 。尽管国家宣布 “双一流” 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今年将增 2 万人,但涉及北京扩招的主要是北京工业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两所市属大学,预计增量二三百人左右 。整体来看,“双一流” 高校 2025 年对京扩招或达 1000 人,但并非北京扩招的主力军。
市属高校:保障本地升学的关键力量:北京市属高校在保障北京本科率和一本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 年,16 所市属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为在京本科招生主力,投放计划近 24000 人,占北京本科计划超 50%,其中 13 所高校投放超千人 。2025 年,预计这 16 所高校将全面扩招,最多可能扩招 1000 人左右,加上北京警察学院,整体扩招计划约 7000 人 。这些高校的扩招,为北京本地考生提供了更多留在本地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高职本科:异军突起,成为增量最大来源:2025 年,高职本科异军突起,成为北京本科计划增量的最大来源 。2024 年北京高招中,高职本科已崭露头角,普通批新增的 7 所京内高校中有 5 所为高职本科 。全国现有约 50 所高职本科院校,新成立的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计划 2025 年投放高职本科名额约 1000 人 。此外,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通过京津冀职教改革项目招收高职本科生,2024 年在京招生 945 人。2024 年 9 月成立的民政职业大学也首招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生。
高校名称 | 新校区位置 | 预计启用时间 / 备注 |
---|---|---|
中国人民大学 | 通州校区 | 去年 9 月已启动先期运行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张家口校区 | 计划 2025 年 9 月迎接新生入学 |
北京物资学院 | 新校区位置未详 | 预计 2026 年建成投用 |
北京建筑大学 | 新校区位置未详 | 预计 2026 年建成投用 |
北京工业大学 | 延庆校区 | 预计 3 年后启用 |
首都体育学院 | 延庆校区 | 预计 2028 年底建设完工 |
首都医科大学 | 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校区 | 计划 2028 年投入使用 |
北京工业大学 | 房山良乡校区 | 建成后预计可容纳 4.1 万名学生(启用时间未详) |
北京服装学院 | 通州校区(张家湾镇) | 可入驻师生约 8200 人(启用时间未详) |
二、2025 高校新增专业深度解读
(一)聚焦人工智能及交叉领域
2025 年高校扩招计划高度聚焦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 。清华大学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并强调与医学、工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成立本科通识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学科招生规模,同样聚焦前沿技术与新兴业态 。中国人民大学新设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数据科学等多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 。这些举措反映了人工智能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人才的重视。
学校 / 领域 | 核心专业及描述 |
---|---|
清华大学 | 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强调与多学科交叉(如医学、工程、社会科学等),成立本科通识书院,推动 “人工智能 + 学科” 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
上海交通大学 | 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学科招生规模,聚焦前沿技术与新兴业态 |
中国农业大学 |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粮食安全等领域,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特色班型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设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数据科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数据计算及应用、中国古典学、数字经济、国际新闻与传播等本科专业 |
(二)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相关领域
为契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专业成为扩招重点 。在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国农大开设绿色能源专业,北京交大设立智慧能源工程专业,北京科大推出材料智能技术专业 。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上海交大、云南大学等高校纷纷扩大生物医药、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专业招生规模 。高端制造与智能技术领域,北京工业大学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北京邮电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同时,理工农医等基础学科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也在扩招中得到持续加强。
国家战略需求相关领域 | 专业 / 方向 | 学校 |
---|---|---|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能源 | 中国农大 |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智慧能源工程 | 北京交大 |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材料智能技术 | 北京科大 |
生物医药与健康 | 生物医药 | 上海交大、云南大学等 |
生物医药与健康 | 医疗健康 | 上海交大、云南大学等 |
生物医药与健康 | 食品安全 | 上海交大、云南大学等 |
高端制造与智能技术 | 智能制造工程 | 北京工业大学 |
高端制造与智能技术 | 机器人工程 | 北京邮电大学 |
(三)分类升级拔尖创新项目
高校在 2024 年招生政策中已普遍增加交叉学科、本硕贯通培养、双学士学位等项目,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2025 年,这一趋势进一步深化 。清华大学通识书院、中国农业大学院士班、上海交通大学学科集群培养等项目,都体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同时,实践导向也更加强化,北京大学依托元培学院等进行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新设 “劳模班” 等并规划升级,北京工业大学推行 “企业 - 专业 - 学业” 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院校名称 | 2024 年招生新变化 |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增中国古典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 |
中央财经大学 | 新增 “金融科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联合学士学位项目,首次单列专业招生 |
北京邮电大学 | 新增本科专业机器人工程,培养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学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新增法学(纪检监察实验班) |
北京交通大学 | 新增 5 个专业: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应用)、智能建造、智慧能源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统科学与工程 |
北京科技大学 | 新增材料智能技术本科专业,国内首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 |
(四)“双速分化” 特征凸显
当前高校专业发展呈现出 “双速分化” 的显著特征 。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学科资源高度集中,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教育发展的 “加速赛道” 。另一方面,传统文科、低就业率专业则可能面临缩招或合并,步入 “淘汰赛道” 。此外,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界限日益模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升级为职业大学后,专业设置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本科领域延伸,二者协同并进,共同服务于产业发展新趋势。
三、2025 高考竞争态势与升学建议
(一)竞争依旧激烈,多元路径并存
尽管高校扩招,但高考竞争态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北京高考统考人数持续上升,去年达到 55936 人,预计 2025 年增幅或超万人 。这意味着考生仍需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过,未来选拔人才的途径愈发多元化,除了传统高考,综评、书院制、强基等路径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对于那些有专长、偏科或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来说,这些多元化路径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加了进入理想高校的机会。
(二)把握专业趋势,提前规划学业
面对高校扩招和专业发展变化,考生和家长应提前规划学业 。对于有志于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来说,了解高校扩招政策和专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在选择专业时,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避免选择可能面临缩招或就业困难的专业。对于对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家长可以提前为其提供相关资源,帮助他们探索和发展兴趣,为未来的升学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由北京中考信息网团队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中考信老师微信,邀请加入2025北京中考信息群,了解最新的考试动态、政策变化,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邀请您进群
注:如扫码无法添加好友,可添加gggijq邀请您入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京途初升高,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