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 已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医疗健康到日常学习辅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面对这一时代浪潮,家长们既看到了 AI 为孩子带来的机遇,又担心孩子过度依赖而失去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了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运用 AI,北京市教委出台了一系列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一场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徐徐拉开帷幕。和北京中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一、构建 AI 教育课程体系,夯实知识根基
(一)地方课程与拓展课程协同发展
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全力开齐开足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在此基础上,探索设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并精心研制《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这一纲要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明确指导,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紧跟 AI 发展趋势。同时,鼓励各区和中小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积极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课程。比如,海淀区凭借其丰富的科技资源,部分学校开发了以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拓展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应用;朝阳区的一些学校则将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开设了 AI 绘画、音乐创作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二)联合培养,打造高阶课程
推动构建 “高校 + 企业 + 中学” 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这是北京 AI 教育的一大亮点。借助 “苗圃” 工程,高校与中学紧密合作,探索出一套独特的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模式。高校拥有深厚的学术资源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企业则掌握着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二者与中学联手,为学生打造出一批面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人工智能教育高阶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清华大学与部分中学合作开展的人工智能编程实践课程,学生在高校教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参与智能机器人研发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
二、开展通识教育,实现 AI 知识普及
(一)保障课时,全面普及
自 2025 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 8 课时,确保 AI 知识在学生群体中的全面普及。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拥有一定灵活性,既可以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让学生系统学习 AI 知识;也可以将其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让学生在不同学科场景中感受 AI 的应用。以信息科技课程为例,教师在讲解编程知识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 AI 背后的技术原理;在科学课程中,利用 AI 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提高学习效果。
(二)分阶段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通过趣味化的活动和游戏,启蒙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比如,组织小学生参观人工智能科技馆,让他们亲身体验 AI 机器人的互动表演、智能绘画等项目,激发学生对 AI 的好奇心和兴趣。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教师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智能学习软件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如何运用 AI 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高中阶段则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会组织学生参与人工智能项目实践,如开发智能校园管理系统、设计智能环保监测设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拓展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探索 AI 赋能的新型 “双师课堂” 组织实施模式,借助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社会资源,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鼓励社会资源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综合展厅、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建设中小学校外人工智能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基地中,接触到最前沿的 AI 技术和设备,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例如,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人工智能展区,定期为中小学生举办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 AI 的魅力。
三、升级教育平台,优化学习体验
(一)打造 “人工智能应用超市”
升级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北京市空中课堂),拓展开发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北京 AI 教育的重要举措。这个一站式 “北京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超市”,整合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涵盖课程视频、学习资料、实践项目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平台通过学习数据回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进而推动课程迭代更新,提供更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此外,平台还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如在线编程学习、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完善基础设施,支持自主学习
加快完善全市教育系统 “云 - 网 - 边 - 端” 一体化基础设施,引入自主可控的开源 AI 框架和工具,为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利用这些技术,建设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如智慧教室、智能图书馆等。在智慧教室中,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与教师进行互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项目实践;智能图书馆则利用 AI 技术实现图书的智能推荐和借阅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支持百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典型应用场景创设,并将应用场景转化为探究性项目课程,形成 “百校带千校” 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一)组建专业教师队伍
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数学等学科遴选有兴趣、有基础的教师,组建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区、校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例如,朝阳区通过公开招聘,吸引了一批具有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提升了区域内 AI 教育的师资力量;部分学校还组织校内教师参加转岗培训,让其他学科教师掌握 AI 教学技能,实现学科融合教学。
(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市、区教研部门把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常态化教研范围,研制中小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创新指南,将 AI 技术深度融合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实施 “百千种子计划” ,重点培养 100 位专业名师和 1000 位骨干教师,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体任课教师的 AI 教学水平。对于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教学成果评选、职称评审、绩效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激励教师积极投身 AI 教育教学改革。
五、拓展 AI 应用场景,助力全面发展
(一)创新育人体系
探索 AI 赋能的具有首都特点的场景式、浸润式、融合式实践育人体系,持续深化 “大思政课” 综合改革。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丰富 “课间一刻钟” 活动,实现课内课间课后一体化育人。例如,通过 AI 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课间学习思政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拓展 AI + 智慧体育、AI + 美育浸润、AI + 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利用 AI 技术对学生的运动姿势、艺术作品创作、劳动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和指导,探索 AI 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助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二)关注学生健康
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形成学生健康成长档案,开展常态化心理状况监测分析,建设全天候陪伴的 AI 健康师。AI 健康师可以实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帮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建设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发挥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和各区分院的作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等主题的夏(冬)令营。在创新实验室和夏令营中,学生可以开展创意项目实践,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合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人工智能主题夏令营中,学生分组完成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树立示范标杆,引领教育变革
(一)建设示范区示范校
推进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总结成熟经验、强化工作推广。示范区和示范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比如,海淀区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在课程研发、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
(二)开展评选与交流活动
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案例和应用场景征集与评选活动,遴选形成一批优秀案例和典型场景。鼓励开展人工智能科技节、人工智能作品展、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展示等多样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促进了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推动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断发展。
七、试点先行,成果初显
去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和《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朝阳区、海淀区先行先试,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门头沟区、石景山区、西城区、海淀区共同成立北京市 “教育 + AI” 应用场景创新联盟。目前,已在 6 所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25 所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学校、91 所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中全面开放应用场景,对接头部企业进行资源支撑。这些试点学校在 “助教、助学、助育、助评、助研、助管” 六大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典型应用,为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广提供了实践基础。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由北京中考信息网团队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中考信老师微信,邀请加入2025北京中考信息群,了解最新的考试动态、政策变化,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邀请您进群
注:如扫码无法添加好友,可添加gggijq邀请您入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京途初升高,了解更多内容。